很多关于
朗香教堂的文章都写道,朗香教堂的建成标志着
勒·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重大转变:
例如教材《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一书中说到:“他(勒·柯布西耶)的惊世之作朗香教堂推翻了他在20与30年代时极力主张的理性主义原则和简单的几何图形,其带有表现主义倾向的造型震动了当时整个建筑界。”[1]
再如吴焕加老教授曾讲到“如果说,勒氏在一次大战后那段时间的道路可以称之为‘走向新建筑’的话,那么,二战之后,他的创作道路不妨称为‘走向朗香’。前后两个‘走向’表示勒氏作为一位建筑艺术家,实现了一次重大的变法。”[2]
但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比朗香教堂早二十多年),柯布西耶在设计与朗香教堂同样是郊外的两栋住宅的时候(如位于智利海边的 Maison Errazuriz,即 Errazuriz住宅)就构想把作品延伸到景观当中。也正是从这两栋住宅开始,柯布西耶开始探索带有乡土味道的(如利用粗石砌体作为结构构造)的表现模式。
Errazuriz住宅内部起居室设计图 © FLC/ADAGP (图:柯布西耶基金会)
Errazuriz住宅由于地处偏远,在那里没有足够的技术与劳动资源,柯布西耶就想使用当地的材料、简易的施工,通过毛石砌墙、树干构架、乡间的瓦屋顶来体现现代美学。这栋住宅虽然没有建成,但是捷克裔的美国建筑师Antonín Raymond 深受其启发,将其设计思路应用到了自己位于日本轻井泽的度假别墅上,并有大量照片出版在1934年的《建筑实录》杂志里。柯布西耶看到照片并没有恼火自己的设计被抄袭,而是很兴奋地说看到自己的想法被以一种很有鉴赏力的方式付诸实践,他很是满意。在1935年与Raymond 的通信中他打趣地说到,“Raymond 先生,别担心,我们之间没有过节的,但正如你自己所说——你犯了一个错误,在我看来,那就是你在发布该住宅照片的时候忘了将其转发给我。不过说真的,这些照片很漂亮。”[3][4][5]
Raymond将柯布西耶设计中的毛石砌墙换成了雪松 © 663highland
也许,正是这时柯布西耶开始对那个机器时代的文明必然会产生良好结果的信念产生了怀疑,但也只是“内心的疑虑”而己,一方面,柯布继续实践纯粹的机器美学,另一方面则在一系列的住宅中实践“乡土风格”。[3]
柯布西耶刚开始的“乡土风格”实践可以说更多地是由于基地或资源的限制,而到了1935年及之后则是不加限制地、有意识地去运用。如柯布西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关注地中海建筑而进行的一系列实践。
1954年建于巴黎,柯布西耶设计的Maisons Jaoul,地中海乡土风格的再阐释 © seier + seier
再回到朗香教堂,据柯布自己所说,朗香教堂的灵感来自阿尔及利亚乡村的Sidi Ibrahim清真寺[6]。那雕塑般的体量,点画式的刷白表面纹理的乡土风格在朗香教堂里都得到了体现。
雕塑感与肌理 ©Wladyslaw
朗香教堂由于位于高地,也受到了资源、材料和技术的限制。 ©Bourgeois.A
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讲,朗香教堂不过是柯布西耶对其自1930年代以来“乡土风格”实践的一次回望与延续。
参考资料:
1. 罗小未:《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第199-200页。
2.吴焕加:《论朗香教堂(下)》,[J].世界建筑,1994(04),第72页。
3.(美)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张钦楠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第249页
4.(美)Helfrich, Kurt; Whitaker, William (2006). Crafting a Modern World: The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of Antonin and Noemi Raymond.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ISBN 1-56898-583-5.
5.《勒·柯布西耶全集》第二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法) Zeynep Çelik《Le Corbusier, Orientalism, Colonialism》,Assemblage, No. 17 (Apr., 1992), The MIT Press, 第 58-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