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范斯沃斯住宅(Farnsworth House)简介篇 - 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4 组工型钢柱(柱距 22英尺)将主体建筑的地板升高至地面的5英尺3英寸(1.60 米)处 © wsifrancis
建筑概况: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地点: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西南约58英里的普莱诺,福克斯河附近(4520 River Rd Gate 1, Plano, Illinois, USA)
设计时间:1945
建成时间:1951
建筑面积:1,500平方英尺(140 平方米)
官网:https://farnsworthhouse.org/

这座钢结构的玻璃住宅(范斯沃斯住宅)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中心西南约55英里(89公里)的普莱诺市,由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于1945年至1951年间主持设计与建造。因其理想主义的建筑构想,住宅一经建成即成为了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之作,可以说是史诗般的、里程碑式的住宅作品。而时至今天,仍有大量的游客前往一睹真容或朝圣。
范斯沃斯住宅 秋意 © Kymberly Janisch  范斯沃斯住宅 秋意 © Kymberly Janisch

范斯沃斯住宅 秋意 ©Kymberly Janisch 范斯沃斯住宅 秋意 ©Kymberly Janisch

北立面 ©End User北立面 ©End User

北立面 ©End User北立面 ©End User

主入口 ©End User主入口 ©End User

秋意包围 ©End User秋意包围 ©End User

建筑位于风景优美的福克斯河畔(Fox River),一块60英亩(24公顷)的建设用地上。建筑的委托人是芝加哥知名的肾病学家艾迪丝·范斯沃斯(Edith Farnsworth)医生,她将这栋住宅用作周末休假之地,期待在这里她可以尽情地享受自己的爱好——弹奏小提琴、翻译诗歌和亲近大自然。 [1]
范斯沃斯住宅位于福克斯河的河畔 © google地图 范斯沃斯住宅位于福克斯河的河畔 © google地图

福克斯河的风光 © Ron Frazier 福克斯河的风光 © Ron Frazier

福克斯河的风光 © Ron Frazier 福克斯河的风光 © Ron Frazier

福克斯河的风光 © Ron Frazier 福克斯河的风光 © Ron Frazier

鸟瞰范斯沃斯住宅 © Ron Frazier 鸟瞰范斯沃斯住宅 © Ron Frazier

沿河岸望向范斯沃斯住宅 © Ariel Mieling 沿河岸望向范斯沃斯住宅 © Ariel Mieling

从范斯沃斯住宅主体建筑的平台望向福布斯河 © Benjamin Lipsman 从范斯沃斯住宅主体建筑的平台望向福布斯河 © Benjamin Lipsman

从住宅室内望向福布斯河 © Victor Grigas 从住宅室内望向福布斯河 © Victor Grigas

建筑设计的委托是在一个晚宴上,范斯沃斯医生这样描述与建筑师密斯会面的情形——“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就像是在经历一场风暴、一场洪水或者其它不可抗力的灾难”(“The effect was tremendous, like a storm, a flood, or other act of God.” )。范斯沃斯医生对建筑大师密斯的敬畏溢于言表,而在经过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沉默之后,结果有些戏剧化,密斯对她说道“我愿意为您建造任何形式的住宅”。 [2]
而密斯的这一出手就是永恒 © Devyn Caldwell 而密斯的这一出手就是永恒 © Devyn Caldwell

© Phil Beard © Phil Beard

 © David Wilson © David Wilson

 © Devyn Caldwell © Devyn Caldwell

© Sandra Cohen-Rose and Colin Rose © Sandra Cohen-Rose and Colin Rose

整个住宅由主体建筑和其南侧的一个平台组成。主体建筑由 8 根 4 组工型钢柱撑起,这些钢柱通过侧面焊接支撑起了地板和屋面板,而这两块平行的面板之间采用了平板玻璃包围。这个四面透明的“玻璃盒子”仅以钢柱与地面相接触,其地板升高至地面的5英尺3英寸(1.60 米)处,而所有的平台、踏步、阳台和地板都采用了石灰华大理石铺块铺就,所有的露出的钢结构都在铲平了焊缝之后喷白。建筑简单,但充满了精细化的细节,一展了建筑师密斯自己的名言“Less is more”(少就是多),和 “God is in the details”(细节就是上帝)。而大面积玻璃的使用,则将室内空间最大化地释放到自然环境当中,也是密斯的名句“Almost nothing”(几乎无物)的颂歌。[3][4]
4 组工型钢柱(柱距 22英尺)将主体建筑的地板升高至地面的5英尺3英寸(1.60 米)处 © wsifrancis 4 组工型钢柱(柱距 22英尺)将主体建筑的地板升高至地面的5英尺3英寸(1.60 米)处 © wsifrancis

工型钢柱通过侧面焊接支撑起了地板和屋面板,所有裸露的钢结构在铲平了焊缝之后喷白 © Jan Uy 工型钢柱通过侧面焊接支撑起了地板和屋面板,所有裸露的钢结构在铲平了焊缝之后喷白 © Jan Uy

 © Marc Teer © Marc Teer

所有的平台、踏步、阳台和地板都采用了石灰华大理石铺块铺就 © End User 所有的平台、踏步、阳台和地板都采用了石灰华大理石铺块铺就 © End User

 大面积的平板玻璃,将自然引入建筑 © End User 大面积的平板玻璃,将自然引入建筑 © End User

自然景色映在了玻璃上 © End User 自然景色映在了玻璃上 © End User

密斯所说的“Almost nothing”(几乎无物) © End User 密斯所说的“Almost nothing”(几乎无物) © End User

建筑简单却显得精细,窗帘据说采用的是山东丝绸(Shantung silk)[3] © Marc Teer 建筑简单却显得精细,窗帘据说采用的是山东丝绸(Shantung silk)[3] © Marc Teer

远远地望去,住宅就像飘浮地福克斯河畔(Fox River)浑然天地间的一块晶体,在四时草木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散发出无穷的魅力。[4]
©Atelier FLIR©Atelier FLIR

©Scutter ©Scutter

映衬景色 ©Marc Teer 映衬景色 ©Marc Teer

在主体建筑的南侧设置了一个入口平台,这个平台像是从主体当中滑出一般,为方盒子增加了一丝灵动,平台由三组即六根工型钢柱(其中两根与主体共用)支撑而起。平台充当了地面与起居空间之间的过渡作用,平台与地面、与主体建筑之间都采用了宽阔的台阶。
南侧的入口平台 ©End User 南侧的入口平台 ©End User

©End User ©End User

共用钢柱 ©End User 共用钢柱 ©End User

©End User©End User

<未完待续>后续推送会有:室内及功能、设计解析、细部等相关文章

参考资料及注释:
1. 维基百科相关词条
2. 【美国】艾迪诗·范斯沃斯《回忆录》,未出版。Edith Farnsworth, “Memoirs,” unpublished ms. in three notebooks, Farnsworth Collection, Newberry Library, Chicago, Chap. 13, unpag.
3. 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张钦楠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第260页
4. 汤凤龙,陈冰:《“半个”盒子——范斯沃斯住宅之“建造秩序”解读》,《建筑师》杂志,2010第5期,第40页
5. 永久鸣谢:Flickr,wikimedia 以及所有采用CC协议的平台、个人
赞赏作者

评论区

要发表您的看法,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