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太简单了吧”——范斯沃斯住宅的平面功能和室内陈设

起居室 © Beth Bullock
范斯沃斯住宅是一栋 77 英尺 * 28 英尺单一体积的,位于优美的环境当中供一人使用的周末度假别墅。
© Victor Grigas© Victor Grigas

总图位置 © Robert Silman Associates 总图位置 © Robert Silman Associates

住宅主要的起居空间由 8 根工型钢柱撑起,夹在两片完全一样的水平矩形平面之间(一块离地 5英尺3英寸(1.60 米)的地板和另一块其正上方的屋面板)。起居空间由整面的平板玻璃所包围,形成了一个“玻璃盒子”,而这个“玻璃盒子”并没有占据上下两块平板间的全部空间,而是在西面留置了七分之二的空间作为入口门廊和休憩平台。

主要起居空间与地面的连接采用了在南侧(临河一侧)设置一个小平台作为过渡的“灰空间”,其高度略低于休憩平台一半的高度,两者之间采用了一组踏步连接。

住宅内部的空间非常简单,密斯将服务功能集中成了一个核心筒放置在了“玻璃盒子”的中间,这个核心筒包括两个卫生间,一个机械室(配电室),而沿着核心筒的北侧布置了厨房,南侧则是上部带有橱柜的壁炉。核心筒的位置偏北侧和东侧,由此在四周形成了四个不同尺度的空间。这些空间依据位置和大小、私密和开放安放了住宅的主要功能。

靠近西侧入口门廊的是入口空间,作为小型的办公空间和餐厅,与餐厅相邻的北侧狭窄的空间是厨房,有两个暗门,一个通向东侧的卧室,一个通向餐厅。而起居室位于南侧,核心筒上的一个壁炉面向起居室,壁炉居于整个起居空间的核心位置,在主体的长轴上,也在核心筒的对称轴线上。在起居室的东侧即是卧室,两者之间由一组橱柜相隔(可移动的墙体),保证了一定程度上的私密,也形成了一个衣帽空间。[1]
平面图,中文注释:树状模式 原图 © 佚名 平面图,中文注释:树状模式 原图 © 佚名

从入口空间向室内看 © End User 从入口空间向室内看 © End User

从入口空间向室内看 © David Wilson 从入口空间向室内看 © David Wilson

入口空间 © Ron Frazier入口空间 © Ron Frazier

办公空间 © Beth Bullock办公空间 © Beth Bullock

办公空间(移去椅子)© Sandra Cohen-Rose and Colin Rose办公空间(移去椅子)© Sandra Cohen-Rose and Colin Rose

 办公空间处也可放置密斯休闲椅(MR Lounge Chair) © Jan Uy 办公空间处也可放置密斯休闲椅(MR Lounge Chair) © Jan Uy

餐厅 © Beth Bullock 餐厅 © Beth Bullock

餐厅 © Phil Beard 餐厅 © Phil Beard

餐厅 © Ron Frazier 餐厅 © Ron Frazier

餐厅一角 © Marc Teer餐厅一角 © Marc Teer

从餐厅望向厨房 © Phil Beard从餐厅望向厨房 © Phil Beard

厨房 © Jan Uy 厨房 © Jan Uy

厨房 © Devyn Caldwell厨房 © Devyn Caldwell

卧室(移去衣柜)© Beth Bullock卧室(移去衣柜)© Beth Bullock

衣柜与墙体间形成的衣帽间 © Marc Teer衣柜与墙体间形成的衣帽间 © Marc Teer

移去衣柜后放置的密斯休闲椅 © Kymberly Janisch移去衣柜后放置的密斯休闲椅 © Kymberly Janisch

起居室 © Beth Bullock起居室 © Beth Bullock

起居室(未移除衣柜)© Sandra Cohen-Rose and Colin Rose起居室(未移除衣柜)© Sandra Cohen-Rose and Colin Rose

起居室(移除衣柜)© Phil Beard起居室(移除衣柜)© Phil Beard

壁炉 © Jan Uy壁炉 © Jan Uy

壁炉 © Victor Grigas壁炉 © Victor Grigas

起居空间(移除衣柜)© Ron Frazier起居空间(移除衣柜)© Ron Frazier

原衣帽间位置(移除衣柜后)© Ron Frazier原衣帽间位置(移除衣柜后)© Ron Frazier

原衣帽间位置(移除衣柜后)© Phil Beard原衣帽间位置(移除衣柜后)© Phil Beard

© Jan Uy© Jan Uy

密斯休闲椅 © Jan Uy 密斯休闲椅 © Jan Uy

看到这里,也许您会说,这平面也太简单了吧。但其实平面里(不只)蕴含着严谨的几何秩序,此部分请关注后续文章。

参考资料及注释:
1. 吕彬:《范斯沃思住宅 密斯·凡·德·罗,1951》《建筑技艺》,2015,P20
2. 永久鸣谢:Flickr,wikimedia 以及所有采用CC协议的平台、个人

一点说明
为了能够持续且更好地发布经典建筑,本站(树状模式)近期对运营模式进行了调整,现推出终身无限卡会员机制(原价 ¥199 【前100名半价 ¥99 中,购买后自动升级】),后续部分文章将在一定期限内(发布后的2年内)仅无限卡会员可见,2年后则变为所有人可见。

目前推送的范斯沃斯住宅系列作为示范,同时可查阅历史文章中的(朗香教堂系列)。今后更多经典建筑的解读将尽可能地做到详尽。

如何购买:
建议同时关注本站的服务号【树状经典建筑】,点击服务号菜单栏上的【会员登录】即可快速登录或一键生成网站账号,登录后点击首页的【普通会员,点击升级】即可进入购买界面。
树状经典建筑(微信服务号)

注:2019年5月后赞助本站 80 元的经典建筑赞助人无须付费即可成为 无限卡会员。当时以会员身份登录并赞助的朋友已自动升级,另外一些以游客身份赞助的朋友还请发送信息到后台以待站长手动升级(备注当时的订单号或支付信息)。
赞赏作者

评论区

要发表您的看法,请先登录